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英雌:太白经天 第四百一十三章 路无坦途

    时逢盛夏,天边刚露出鱼肚白,酷热的暑气便蒸腾而起。

    由于近期大发蝗灾,每天一大早,县东城门外的粥棚四周总是聚满了灾民,这时城门尚未开启,他们大多或坐或站,时而看向城门,作翘首以盼之态,时而相互攀谈。

    “阿爷,我好饿,呜呜呜~~~”

    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娃抱着自己父亲的大腿低泣不止。

    那女童的父亲从身上摸出一撮草根,这是白茅的根茎,因为无毒、粗壮且含水量高,故此可以食用,他原本打算搭着稀粥一起充饥,但见女儿又饿哭了,只得无可奈何地把自己最后这点口粮也拿了出来。

    这小女娃的肚皮早已饿瘪了,接过父亲递来的草根,就咧开缺了牙齿的小嘴巴,努力咀嚼起来,可这草根实在不方便下咽,往往需要咀嚼许久才能吃完一根,小女娃心里着急,边吃边哭,眼泪竟流得更厉害了。

    周围的男女老少听得虚弱而稚气的哭声,俱是心有戚戚然的样子,其中一个中年汉子叹了口气,道:“最近这米粥一日比一日稀,却不知这官府的赈粮还能吃上几日。”

    那小女娃的父亲用袖子擦去女儿脸上的泪花,满脸颓然地道:“待到秋冬……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我见昨日县府张贴的告示上说,颜明府已经奏请朝廷准允本县百姓前往京师修葺堤梁换取米粮。”

    接话之人是个会识文断字的寒门子弟,他说着拍了拍那女娃父亲的肩头,又宽慰道:“乔二莫要太过焦虑,本朝气象终究与那暴隋不大一样,咱们到了天子脚下,还怕饿死不成?”

    正说话间,忽然响起一阵轰隆声,厚重的两扇城门缓缓洞开,粥棚附近的所有男女老少都情不自禁地循声望去,就见一队手持棍棒的衙役开道,后面跟着数十辆人力推车,每辆推车的架子上装着一口大缸,缸盖边缘还冒着白气儿,显然又到了开饭的时候了,就连那个寒门士子也赶紧拿出一个陶碗,随波逐流地涌向施粥点。

    衙役们手脚并用,忙活了好一阵子才让饥民们排好了队伍,待把稀得可以照出人影的米粥分发完毕,一名胥吏适时地走出城门洞,然后将一张告示张贴在城门旁的城墙上。

    无需出声提醒,这个胥吏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一群人端着碗围拢到告示前,其中就包括那沦为灾民的寒门士子,他只看到那标题,便是微微一呆:“这是……”

    他的身周皆是目不识丁之辈,其中有人见他发愣,急不可耐地催促他:“这上面说甚?”

    这寒门士子醒过神儿,这才答道:“朝廷颁布的除蝗令。”

    随后,他将告示上的内容一字字地朗读了一遍,原来今天过后,官府便不会再无偿施粥,而以工代赈之地也是人满为患,其他人若想吃顿饱饭,需要去捕杀蝗虫,一斗飞蝗换三升粟,如果能花点工夫,把飞蝗曝烤成虫肉干,每斗则可换五升粟,为此还特意强调蝗虫无毒,并补充说明了灭杀和烹饪蝗虫的方法。

    众人听罢立即奔走相告,迅速将这个消息传扬开来,灾民们纷纷扶老携幼,在官吏的指引下赶往蝗虫肆虐的地方,只是片刻工夫,人就走了个精光。

    他们是关中地区最后一批受灾的百姓,原本因为田宅靠近河道,受旱并不严重,靠人力灌溉也可保住一家的口粮,哪知一番辛苦下来,却被铺天盖地的蝗虫席卷而空。

    尽管蝗虫如此可恶,但绝大多数百姓受限于这时的传统认知,仍然对蝗虫怀有强烈的畏惧心理,敢对蝗虫下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而让他们动心的内容,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蝗虫可以换活命的口粮……

    ……

    ……

    骄阳高照,官道上尘土飞扬。

    一支车队浩浩荡荡地向东而行,中间一辆翟羽为蔽的华车,前后各有数辆轻车拱卫,而最前面是两个头戴遮阳宽帽的骑士,犹自精神抖擞地扛着一面长幡,左书“天辅国师”,右书“护国明昭公主”,正是李曜的凤辇及其一众扈从。

    此刻临近正午,鉴于阳光格外酷烈,而且行人车马稀少,李曜没有按照摆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出行仪仗,除了轮值开道者,每名侍卫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坐车同行。

    李曜习惯性地倚靠在车窗边,在她的对面,是正襟危坐的刘季瑶。

    自从经历了洛阳“显仁宫事件”,这位英姿飒爽的姑娘每次出现在李曜面前,常常是一身劲装,刀不离手的造型,相较而言,兰韶英倒是放松得多。

    此番只是短暂出行,鱼玄微、张玄妙等国师弟子皆留在长安给巨国珍帮忙,于是兰韶英就临时干起了伺候人的活计,只见她两手不得闲,一面不紧不慢地为李曜打扇,一面兀自喝着酸酸凉凉的果饮。

    李曜手上捏着一封书信,眼睛却看向帷帘外的世界。

    路旁是一望无际的干涸田地,偶尔有几团绿色,竟然都是那飞来蹦去的蝗虫,原本该是绿意盎然的景象,现在却是一片荒芜。

    与李曜曾经所在的时空相比,历史已经改变了不少,割据夏州十年之久的梁师都,并没有死在他的堂弟粱洛仁手上,而是被柴绍攻破老巢之后,率领残部逃进了契吴山里,妄想复刻赫连勃勃的伎俩,利用契吴山水草丰美的草原和森林,与唐军打游击战,但柴绍可不是那位佞佛贪利的老好人皇帝姚兴,面对这样的死硬分子,自然不会让历史重演,他从契吴山一直追到距离朔方数百里的乌那水,把梁氏一族诛杀干净,还顺带荡平两个出兵支援梁师都的草原部落,算是给唐朝打了一场灭亡东突厥的前哨战。

    虽说作战难度一般,但鉴于柴绍战果斐然,李曜还是就事论事为他请功,李渊授柴绍为夏州都督,总领原来伪梁地区的军政事务,并赐黄金千两,及食邑三千户。

    为此,柴绍特意给李曜寄来书信和礼物,其书信里没有任何令李曜觉得莫名烦躁的字眼,除了公式化的感谢,就是诚惶诚恐地表示他一定会与武功郡王划清界限,绝不会做对不起李曜的事情。

    李曜看了不禁心中恍然,这柴绍虽然身在地方,但对长安近来发生之事,也是相当关注的,无论是李曜诛除阴弘智、杜淹等李世民党羽的行动,还是长孙无忌不明觉厉的“英年早逝”,都足以让他对李曜心生畏惧。

    如今,李曜在朝中已无敌手,只是她的权力之路依然不会平坦,依然存在很多需要她去克服的障碍。

    比如,由她主持制定的《灭蝗令》就在实施过程中遭到很多人的抵触,其中不乏高门贵胄,否则也轮不到她本人亲自出马……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