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其他小说

将夜之夜行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将夜之夜行:正文卷 5 长安门口的钓鱼人

    3年后,唐国。

    唐国是中土大陆上的最强大的国家,唐国有最强大的军队,有最强大的书院做靠山,外围有西南方的月轮国,西边的西陵,北边金帐王庭,有北境荒原,东边有大河国和燕国,甚至东南方还有一些小国家。

    大唐以武立国,民风朴素而争勇好狠,最是在意尊严。

    如果要彻底平掉草原蛮族金帐,大唐只怕也要将国力损耗大半,为了一位嫁了人的公主遇袭,而让整个帝国陷入动荡艰难,这看上去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事实上,在大唐的历史中经常出现这种可以说意气用事,也可以说豪气干云的故事。

    最出名的一个例子发生在太祖晚年。

    其时草原某部屠了白羊道某处村镇,村民一百四十人被斩尽杀绝,帝国使者前去问罪,却被那部落骄奢单于割了耳朵赶回。太祖勃然大怒,当即决定亲征草原,帝国全体动员,组成一支由八万骑兵构成的浩荡铁骑征北。那个部落大感震栗恐惧,闻风而逃,顶风雪直入北部荒原,而大唐铁骑则是紧追不舍,竟是连战数月,最终将对方部族全数屠灭。

    连战数月,尽屠敌骑,看似简单的描述,看似潇洒风光的结局,却隐藏了为此付出的可怕代价。

    为了支撑这场耗资巨大的战争,朝廷发百万民夫,征河北道三郡牲畜,岷山四周田地荒废,十室九空,南方赋税连翻四倍,民怨沸腾,朝中官员根本无力兼顾政事,天下陷入了动荡甚至垮塌的危险边缘。

    大唐帝国最奇妙的气质,便在这种最危险的时刻以及随后的无数岁月对此事评价中呈现了出来。

    当帝国铁骑远征荒原之时,南方的反贼义军竟是没有趁此良机加大攻势,甚至反而纷纷潜回山林湖泊之中,看上去就像是他们不想在这时候拖帝国的后腿!

    造反的草莽们,或许并不见得每个人都会想着所谓民族大义,或许他们当中也有人想抓住这个天赐的良机,然而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往常默默支持他们的穷苦民众、义军中很多底层头领和士兵,在他们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时,纷纷用脚步和沉默表示出了最激烈的反对。

    唐太祖的历史评价并不高,就算在帝国内部也是如此。

    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在酒楼说书先生的故事里,对这位雄主的评价往往不离好大喜功,喜用小人佞臣,好酷法,求长生而无道,诸如此类。

    但不管是最迂腐的文人、最漠视君权的书院教授,还是最恨加赋的农夫商人,他们会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去痛骂那位开国皇帝,但却从来没有人认为那场只因君王一怒而耗尽国力让黎民受苦的战争不该打!

    唐国是最可爱的国家,它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国力强盛,而且开放包容。唐国书院能够容纳天下各国英才来就读,不管你是燕国人、陈国人、南晋人、域外荒人都可以来唐国读书、任教、为官,甚至可以成为夫子的徒弟。唐人是可爱的,不排斥外人,不排斥外来文化,勤劳勇敢,积极乐观。虽然没有宗教信仰,可是有伦理道德,提倡忠孝节义,依靠礼仪和法律上下有序元气满满。

    书院作为唐国最强大的存在,书院的包容可以说是整个昊天之最,这里没有性别之分,这里没有民族之分,这里没有血统之分,这里容得下魔族之人,这里容得下敌人,容得下来历不清的人。

    书院是整个昊天最自由的地方,喜欢唱歌弹琴的可以唱歌弹琴,喜欢书法写字的可以天天写字,喜欢下棋的可以忘我的下棋,甚至喜欢辩论吹牛的都可以自由发挥。书院真正容得下你做任何事。

    而书院作为唐国这棵大树上最重要最上游的枝干,书院的形象即代表着唐国的形象,书院的做派即代表着唐国的做派,书院的文化即代表着唐国的文化。

    而正是这种文化,这种容忍,使得西陵对唐国即愤怒又无奈。

    这是昊天的世界,唐人不敬昊天,崇尚自由。在这一点上,西陵神殿早就想着手解决大唐了,而一直苦于夫子的绝对威慑力,迟迟不敢动手。

    而且不仅仅是因为书院,从唐国开国到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始终坚持信奉并守卫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不欺负你,但你也别想欺负我;就算是我欺负了你,但你……依然别想欺负我!

    谁欺负我,我就打谁。

    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立国之本。

    这就是大唐帝国的强国之路。

    这也正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度叫做唐。

    大唐之所以被称为大唐,就是基于这些简单而很有力量的东西。

    ······

    天启十三年,一切故事开始的时间。

    这一年,渭城下了一场雨,有俩位成功跑出来的小家伙长大了;这一年,送去和亲的公主成了寡妇,准备要回来了。

    ······

    长安——门口的护城河。

    一手持鱼竿的少年人在来来往往进城百姓不解的目光中就这么慢吞吞地钓起了鱼儿。

    在唐国都城的护城河钓鱼,这也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好奇,但他们也只是好奇罢了,没看见守城的官爷都没说什么吗?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就不要去做出头鸟了。

    不过少年的鱼竿还挺特别,感觉像是铁做的,一般人钓的时候都用鱼饵或者网兜,少年倒好,铁棍绑着一根线,另一头再绑个鱼钩,就没有然后了。

    钓鱼这么随便的吗?

    少年如果知道他们心中所想,肯定会笑笑。

    君不见,曾经的那些钓鱼大佬,拿着路亚,用最标准的姿势甩着竿,到最后,却败给了小孩的玩具鱼竿。

    两年前,九歌终于在无数好心人的指引和从别人那儿剽来的地图指引下,回到了长安。

    虽然他是“路痴”,但又不是不会看地图。

    不过还是多走了很多弯路。

    天知道,他究竟走了多少弯路才回来。

    若是以长安为圆心,那他刚好走了一个圆。

    不小心走到了南晋,要不是只有洞玄境,估计早就被柳白那个“剑痴”给盯上了。

    而且,回到了书院,九歌还不得安宁。

    因为西陵那一战,二师兄君陌对他来了兴趣,天天有事没事就就追着九歌说要打一架。

    君陌,书院二师兄,一个很骄傲,同时也有骄傲本钱的人。他的象征就是头顶那个高冠。为人正直,正直到有些木讷。养了一只跟他一样很骄傲的大白鹅。当世剑道造诣世间第二,修为实力是知命巅峰。他最崇拜的人是小师叔轲浩然。

    而且,君陌本人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开悟仅十五天便跨过初识、感知入了不惑境界。

    要知道,大师兄和夫子归来时,大师兄只是随口提了一句:“九师弟有当年小师叔的风采。”

    结果,这个最崇拜小师叔的君陌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天天追着九歌说要打一架。

    要知道,君陌可是知命巅峰,九歌还是个洞玄,境界上就不一样,而且九歌才刚学会打架,还没领悟到什么,这种时候打君陌,不是找死吗?

    九歌只能一边跑,一边求饶:“二师兄,二师兄,下次再打行不行?”

    “不行!”君陌很果断的拒绝,而且态度坚决,不留情面。

    君陌是个很执著的人,认准的事情就不会改变。

    幸好后面夫子拦着,要不然,以君陌的那骄傲的性格,估计早就追着九歌砍上去了。

    不过经过这几天的修行,九歌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种瓶颈,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态,有一种不上不下的感觉,这让九歌很苦恼,这几天他一直努力修炼,希望尽快突破。

    这是一个瓶颈,需要很深刻的感悟。九歌已经感悟到了一点皮毛,不过还不够。九歌觉得,自己差的,是一个契机,一个关键的契机,只有这个契机突破了,他才能够真正地突破到知命境界。

    不过,这个契机到底在哪里呢?

    九歌一直在寻找这个契机,他每次总觉得自己就快要抓住了,但每次就是抓不住,就像是一层薄膜隔着自己的身体。

    “难道真是缺乏感悟?”九歌想到。

    九歌知道,自己在剑道上已经很久没有更深入的领悟了,而且剑道本身就讲究“感悟”,而且这种感悟是一种质变。

    而且,这个世界修行,讲究的也是一种感悟,时候到了,自然就能够突破。

    君不见,长安城最大黑帮帮主朝小树,因为帮唐王擦屁股,硬生生的困在了洞玄十几年。

    九歌也找过夫子,夫子随便看了一眼,然后直接把九歌从后山丢了出去。

    九歌很冤枉,自己怎么了?怎么招惹这个老头了?

    这个老头也太不讲理了吧!

    九歌很郁闷,很委屈,但是没办法,他不是夫子的对手。

    要不是打不过这老头,九歌非得把夫子打得满地找牙不可。

    不管九歌怎么想,夫子还是那样,他说话不算数,不教他修行也不管他,就是不教。

    九歌也没办法,只能等着机缘。

    而夫子则淡定地告诉九歌:“既然不知道,那就出去找点事儿做!”

    出去找事儿做?!

    这句话听上去简单无比,但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夫子不喜欢教学生修行,书院迄今为止收的十三名弟子,夫子全都是采取放养政策,让他们自行参悟。

    于是乎,在夫子的“强压”下,九歌也只能搬个小板凳,开始了自己为期两年的垂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