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科幻小说

新科学时代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新科学时代:正文卷 第105章 可进化指令集的“枢”和“干”(4.2k大章,求订阅!)

    徐阳白天需要主持辅助神经系统志愿者数据收集的工作,验证软件的事儿只能熬夜搞,今天又耽误了一会儿,完成既定计划肯定都凌晨了。

    看着郭一跟白妮妮在睡觉,他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这下好了,发了一条咕咕,他就成功的拉了一大批人跟他一样睡不着觉了。

    “死胖子,你到底说部说,还在这卖关子!南极找不到你,信不信我把地球翻过来一遍,我就不信你还能跑到火星上去!”

    看到这条评论,徐阳也是吓得一哆嗦,看样子这个网友家里一定不凡啊:嗯,就是脑子不太好使,等着,我这就把定位改到火星,我就不信你还真能到火星去。

    贱贱一笑,徐阳放下手机,开始了他一夜的工作,嘴里还不断的念叨着:

    “想当年,咱也是风度翩翩的一位公子哥,奈何到如今,却被人压于身下,连睡觉的自由都没有了哇!哇哇哇~”

    ……

    凌晨四点,咕咕这边一大批被徐阳搞得睡不着的人正在下面侃的起劲。

    “我就在信息科技大学,这两天,课题组正在招人,要软硬件都擅长的大三大四学生,会不会跟这个有关系?”

    “肯定没关系啊,看那招人要求,百分之百的是要做EDA验证工具的,而且那个内嵌的小工具,明显是EDA核心的一部分,别想了,肯定跟这个没关系。”

    “根据我的观察,郭一这个人,保守的很,一个超级强大的EDA验证工具对其他芯片设计企业来说,那是一个天大的事情。

    毕竟直到今天,国内一个知名的EDA工具都没有,但对于他来说,这显然根本不叫事儿,他好像根本就没在乎。”

    “肯定没在乎,大张旗鼓的招人,这么强大的插件就在咕咕子页就这么放出来了,而且,一点儿保密的意思的都没有。”

    “我去,照你们这么说,今天晚上公布的这个事儿还会是非常大的一个事儿?”

    “那必须是!一个能让郭一三斟其口,能让胖子憋这么长时间不说的话题,肯定是又一个颠覆世界认知的课题。”

    “关于芯片的,颠覆世界认知的,有吗?

    碳纳米管的研究现在也算是出了一些成果,量子计算机理论也有了些许的眉目,生物芯片这个不大可能吧?

    而且这些胖子之前都否定过,那还能是什么?”

    ……

    “都别在这儿瞎侃了,胖子发消息了!”

    一条消息,瞬间引来了上千上万人的关注,徐阳非常享受这种感觉,甚至渐渐的已经乐在其中不能自拔了。还别说,这个半官方的咕咕账号倒是被他整的静静有条。

    “你们说,对于一枚芯片来说,它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看着胖子发的问题,网友们也是非常不满,你搞什么呢在这,不是说四点半见不散呢吗,你发的这是个锤子,用你在这科普啊!

    “性能?功耗?我知道你们脑子里肯定首先冒出来就是这两个!”胖子得意的发着:“胖哥告诉你们,不是,统统不是!”

    “以前或许是,但从今天开始,那就不是了!”

    “以前或许是,但从今天开始,那就不是了!”很多人懵了,性能和功耗不是最重要的东西,那什么才重要?

    “胖子不会喝多了吧今天?”

    “在耍我们玩儿?”

    “死胖子,报上地址!我没别的意思,真的,我就想住在隔壁,我觉得那边风水一定比较好,养人,嗯,真的,就是这样。”

    ……

    看着这些评论,徐阳也是乐不可支,这种感觉真的太爽了,而且凌晨四点,自己不能睡觉,能拉来这么多人陪着,那就是爽上加爽,倍儿爽!

    “未来的芯片,他首先要具备的能力肯定是进化能力,通过学习进化的能力。

    不要扯现在的机器学习哈,现在的机器学习主要是通过统计学和概率论知识,通过复杂算法实现的在经验学习中改善算法性能的一个东西。

    它的本质是统计和概率,是纯纯粹粹的假学习。

    我就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学习,那是什么?是大脑活动,大脑行为。

    如果把电脑的CPU类比人的大脑的话,你们想想,现在的所谓学习,所谓的算法改进对CPU做任何的动作了吗?

    机器学习改进的是算法,也就是程序,对CPU的能力没有任何的提升。

    CPU直接能做的事儿其实非常少,就是那几千条指令集。什么与或非的运算、移位寻址等寥寥操作。

    剩下的,全都是软件,也就是我们开发的程序对这些指令集进行组合复用实现的。

    所有的程序执行到底层,就是那不多的一些指令,这些指令就是CPU的能力。

    所谓机器学习,所谓算法改善,本质上与普通的程序并没有什么区别。

    对的,你们可能已经想到了,我已得到授权,公布课题组现在的研究计划:

    可进化指令集与可进化指令集芯片的构想。”

    说起正事儿,徐阳正经多了。

    不仅说了课题组现在在做什么,更是解释了一番其中的原理,虽然他自己也不大懂,但是听郭一之前说过,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看徐阳发的这些东西,很多人有些懵:

    “不管是程序进化,还是硬件进化,对我们有区别吗?不都是一样用?”

    “就是啊!不都是一样的?”

    “我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有什么区别!”

    “应该没啥本质区别的吧?”

    ……

    看着这满屏的回复,徐阳也是道:

    “不是说网络上人均博士呢吗?这点儿问题都想不明白?想当初,一哥跟我说的时候……嗯,我也是这样的反应来着。”

    “当时一哥咋跟我解释的来着?嗯,对……”

    徐阳想了好一会儿,终于回忆起郭一当时怎么跟他解释的了。

    “一群弱智!”徐阳嘀咕道,这点事儿都想不明白,还需要胖哥在给你们解释一遍!

    徐阳仔细的斟酌了一下,仔细的回想着当时郭一跟他解释的时候说的那些话,反复斟酌了好几遍,然后这样说道:

    “吃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和所有的其他动物一样,采摘果实、捕猎其他动物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那个时候,古人类全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脚来做这些事情的。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古人,可能是脑子抽了也可能是发神经了或者是也不知道是怎么滴了,抄起一根大树枝就把一只兔子给扎死了,美美的饱餐一顿!

    下一次再见到兔子的时候,他本能的就抄起了边上的树枝。

    试问,他这次抄起的是一根大树枝,兔子被扎死了,下次抄起的就是一根小木条,兔子还能被扎死吗?

    这次遇见的是兔子,如果下次遇见的是老虎呢?

    时间长了,如果他侥幸没死的话,他慢慢就会知道什么样的树枝能对付什么样的动物了。

    这就是一种经验的,统计的,概率的学习,是基于本能的,他的大脑并没有进化。

    这个时候的古人,进化的是躯体,是手是脚,甚至是全身,但就是大脑没有明显的进化。

    就像现在的机器学习,改进的是程序,而不是CPU。

    那什么时候,古人的大脑才进化了呢?

    我们都知道,学会制造和实用工具在人类进化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里边最重要的不是使用,而是制造。

    制造,那就是有针对性的去做。

    什么叫有针对性?就那个树枝,古人发现把它磨尖一些就能更顺利的猎取食物。

    请注意,磨尖,这是经过观察可思考得出的结论,尖锐的东西可以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磨尖的木棒可以,磨尖的石块呢?当然也可以!

    这个时候古人的大脑就已经开始进化了,能够制造和实用工具,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

    今天,我们的计算机,所谓的机器学习,就是远古人类还不会有意识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那个阶段。

    而可进化指令集,研究的正是后续的相关问题。

    胖哥大胆推断,指令集是否可进化也将会是机器学习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标志!”

    “胖子玩真的?”

    “咋有点不敢相信呢?”

    “这都跟人类进化扯到一块儿了,难不成机器很真的能进化不成?”

    “可别,我怕!”

    “机器进化了,会不会叛变啊!”

    “我咋越听越觉得头皮发麻呢?”

    ……

    很多原本还觉得软件进化和硬件进化对他们来说根本没区别的人这个时候纷纷都有些心慌了,这说的也太玄乎了吧?

    “从古人开始进化,啥时候进化的跟我一样聪明,那不就没有我的活路了吗?”

    “就是,就算是它无意伤害我,但肯定会取代我的工作的呀!”

    “担心个锤子,机器人替我们去工作,我们正好可以去玩游戏啊!”

    “如果未来所有的工作都不需要人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那所有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都是〇,这没错吧?

    不需要人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也是〇。那岂不是所有的商品价格都是〇?

    那岂不是正好,像楼上这位老兄说的一样,我们只管玩儿游戏就行了,所有的东西都能〇元购。”

    “逻辑鬼才!不过,如果真的所有工作都不需要人来做,那会发生什么呢?”

    “懂了,我这就去写一本去恰钱!”

    ……

    “可进化指令集?”吃瓜网友是越扯越玄乎,但专业人士不会这样,他们只会从有限的公开信息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复杂指令集与精简指令集之争也是如火如荼,一般来说,复杂指令集硬件设计较为复杂,当然也可以实现复杂的指令操作。

    精简指令集则正相反,指令系统只包含那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少量指令,至于复杂功能,则需要组合这些精简指令来达到目的。

    但“可进化指令”是个什么鬼?

    “可进化指令”初始是什么样子的?进化又是怎么进化的?

    CPU指令集是在CPU设计时固化在里面的“硬程序”,整合在CPU内部的逻辑电路中,不是什么代码,也谈不上“存储”。

    一个CPU被制造出来,这些东西就确定了,要改变它就只能去改变它的逻辑电路,电路怎么改?

    难不成还要返厂再重造一遍?这扯犊子呢吧?

    专业人士一下子就想到了重点。

    指令集别说自动进化了,一个CPU一旦制造出来,逻辑电路通过光刻刻蚀等手段都已经固定到硅片上了,就算是人工特意的想去更改都不可能。

    ……

    郭一当然也知道这不可能,要不然他也不会第一款芯片直接放弃考虑进化了。

    他规划的第一款芯片是专用芯片,使用类脑结构来设计,也不需要进化能力,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那就相当于一个非常复杂的超复杂指令集,把所有需要的功能全部固化到芯片当中去了。

    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实际验证类脑结构的优势和发现类脑结构的缺点。

    至于未来如何实现进化,这个时候的郭一才刚刚有一点点眉目。

    这个时候,他正在实验室研究人类进化史,以期待从中获取更多的灵感呢。

    “事实上,在人类大进化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使用工具对人类大脑的进化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郭一这样思考着。

    通过对人体的精细化推演,郭一早就发现,人类的大脑并不是一个霸道的决策者。

    很多决策除了大脑之外,其他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甚至一些行为根本就没有大脑的参与,在脊髓甚至是器官本身哪里就完成了。

    脊髓以及躯干甚至各个组织细胞都有弱感知和微决策的能力,其中的纽带就是之前郭一发现的群体感知。

    这其中更深入的东西郭一现在还无法弄的很清楚,但,智慧生物既然在万年的进化中形成了这样的机制,那就一定有它自己的优势。

    类脑结构的指令集正式基于这一点来进行设计的。

    首先是“枢”,就相当于人类的脑。

    然后是“干”,就相当于人类的躯干四肢等等各个器官。

    昨天郭一灵光一现,将类脑结构的CPU指令集分成了“枢”和“干”两部分,瞬间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也为下一步指令集的进化提供了一些可能。

    但这种可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总觉得哪里忽略了什么?”郭一总觉得自己忽视了哪里,进化的事儿看起来已经不远了,但总还差那么一点点。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