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奋斗在开元盛世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奋斗在开元盛世:正文卷 第580章 不和

    “谢中丞,未免言过其实。”

    在满朝文武尴尬无语的时候,王鉷挺身而出。

    其实,他的心里也叫苦不迭。

    谁愿意跟汜水侯谢三郎正面硬刚啊!?疯了?!

    没看见他为了躲避谢三郎,连獬豸冠獬豸袍都没敢穿戴出来,身为朝堂御史大夫,愣是不敢站在谢三郎的前面去,在家折腾了半天,这才淘换出来一套四品的大红官袍,硬生生地躲到尚书省六部的队伍里面去了,就是怕“睚眦必报”的谢三郎因为一个站位的问题记恨上自己。

    现在竟然不得不出面和谢三郎正面相对,其中的心酸无奈,恐怕只有王鉷自己知道,但是,他却不得不站出来。

    为啥?

    因为谢三郎这战斗力太强了啊!

    人家安庆宗就是回报一下安禄山的奏请,这就是人家进奏院的本职工作而已……

    好家伙,让谢三郎听见之后,这顿怼!

    怼得安庆宗哑口无言还不行,现在还接着这个机会,上怼天子,下怼群臣,中间还没忘了大唐首相李林甫!

    最过分的是,人家谢三郎怼得还真有道理!

    天子对安禄山,就是信重!

    李林甫对安禄山,就是迁就!

    满朝文武对安禄山,就是收受了安禄山的大量进献,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平常时候不显,太过极端的时候不敢,但是等到可有可无的时候,就难免多多少少要为安禄山说上两句话……

    人家谢三郎挺立在金殿之上,指着鼻子挨个骂,还真谁都不好说什么。

    但是不说话又不行。

    别人,王鉷可以不管,但是李林甫和李老三,他哪能不管。

    李林甫和他是政治盟友,没有人家的支持,他哪当得上这个御史大夫?现在人家被谢三郎怼得不张嘴了,自己不开口,哪行?

    至于李老三……哪里还需要理由?

    他王鉷乃是天子面前的红人,什么叫红人,急天子所急,想天子所想,还要为天子扶危济困,现在天子不说话了,不正该他这个天子面前的红人挺身而出吗?

    可是,应该归应该,等王鉷走出队列之后,真正正面对上谢三郎,那叫一个心虚。

    也别提什么“言过其实”什么的了,直接转化话题吧。

    “谢中丞,你刚才说了,如果此战失败,可能,注意,仅仅是可能,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如果要是战胜了呢?”

    “战胜?”

    谢直闻言,哈哈一笑。

    “那还用说吗?

    长途奔袭,一战功成,甚至可能直接抓到契丹王!

    李献忠要是一脑袋撞过去,就安禄山那得意忘形的德行,肯定想都不想就能砍了李献忠,吞了他麾下的陇右军!”

    王鉷:“……”

    合着,不管打赢还是打输,安禄山都得砍死李献忠?

    为啥啊!?

    “因为安禄山和李献忠向来不和!”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又是一片哗然,就连李老三的目光都闪了一闪。

    为啥?

    因为谢直所言,却有其事。

    李献忠原名阿布思,原为九姓铁勒同罗部落首领,臣属于突厥汗国,人口众多,力量强大,所以乌苏米施可汗统治时,任命他为西部的叶护,地位仅次于可汗。突厥汗国灭亡,乌苏米施可汗被拔悉蜜、回纥和葛逻禄的联兵攻杀后,他率部投奔大唐,李老三册封他为奉信王,赐姓名为李献忠,将其部落安置在朔方节度使所属河南之地。

    李献忠,或者说阿布思,历来和安禄山不和。

    不过呢,具体的事件,却难以列举出来,反正两个人就是相互看不顺眼。

    这件事,在朝野上下早有流传,到了最后,大唐还是有有识之士,尤其对西北陇右比较熟悉的人,最终揭开了这个盖子。

    阿布思和安禄山的不和,应该是源自哥舒翰和安禄山的不和。

    而哥舒翰与安禄山的不和,应该是源自哥舒翰与安思顺之间的不和。

    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哥哥。

    安禄山生父早丧,生母改嫁,他耻与继父生活在一起,便和安思顺等人订交为兄弟,一同离开生母,前往幽州讨生活,这么说吧,安禄山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同辈的兄弟不少,但是从他本心来说,只认有限的那么几个而已,其中,安思顺就是最重要的一个。

    安思顺与哥舒翰都从西北军出身,哥舒翰比安思顺约小十岁,同在河西节度使位置上待过,这就是他们矛盾开始的地方。

    哥舒翰本人虽然没有当河西节度使,但他的旧上司是王忠嗣,正是王忠嗣在河西节度使任上发现哥舒翰的才能,提拔为牙将,出任大斗军副使,才让哥舒翰一路因功成长为大唐开元、天宝朝的最重要将领之一。

    回到大斗军,正使,就是安思顺,哥舒翰一度是他的副手,时间是天宝五载,两人曾经共事。

    哥舒翰以大斗军副使之名去新城征讨吐蕃,同行副将就瞧不起哥舒翰只是副手,对他非常无礼,哥舒翰居然将其打死树立威信。然后在苦拔海将三支吐蕃军全都打败,一战成名。

    之后王忠嗣受排挤贬谪,哥舒翰念其提拔大恩,愿意舍弃职务换取王忠嗣的罪责,李老当时还挺感动,李林甫考虑到李老三的情绪,不得不提拔哥舒翰,但是又不愿其做大,就分割王忠嗣原先统治的河西节度使辖区,以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陇右节度副使,就趁此把原王忠嗣的人马一分为二。

    随着哥舒翰地位提升,与吐蕃方面战事较多,不断立功,拓展唐军声威和势力范围,自然他对安思顺、安禄山十分轻视。

    就安禄山那得意忘形的劲儿,哪里受得了这个?

    随着安禄山受玄宗李隆基宠信,安思顺在西北时间更久,根基也颇深,然后两兄弟都发现哥舒翰脱颖而出以后咄咄逼人。安禄山为了压制哥舒翰,就希望借重安思顺,让他在西北军争取一方势力。

    所以说,哥舒翰和安禄山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主要是因为哥舒翰在河西、陇右的声势越来越强,挤占了安思顺的势力范围,让安思顺对这个自己曾经的手下,颇有点气不顺的感觉,然后安禄山算是爱屋及乌吧,你老顶着我哥,还后来居上了,还敢瞧不起我,那行嘞,我也瞧不起你。

    至于阿布思,却是哥舒翰一手简拔出来的。

    刚才说了哥舒翰曾经的上官,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被贬,具体背后的博弈就不多说了,只说王忠嗣被贬的导火索,那就是石堡城。

    石堡城地处高原,居高临下守卫通行要道,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老三的意思呢,把它攻下来,也算是开疆拓土了。

    王忠嗣不干,第一个,攻下来没啥大用,还是难以仰攻高原,第二个石堡城的地势太过凶险,别看是一个只有几百人守卫的小堡子,但是要想攻打,不知道要死伤多少唐军将士,按照王忠嗣的说法,不值。

    李老三一听,不乐意了,再加上诸多利益相关方,借着这个机会一顿上蹿下跳,最终引发了李老三对王忠嗣的怒火,一气之下,将之贬官。

    哥舒翰呢,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不但上书为王忠嗣求情,还给了李老三一个承诺,不就一个小小的石堡城吗?王节帅不打,我带着河西军去打!

    这一场战斗,堪称惊天地泣鬼神,唐军伤亡过万,终于拿下了石堡城,全歼守军一百余人。

    也正是因为这场战斗,哥舒翰升任陇西节度使,和安思顺的河西节度使,将原河西方镇一分为二,随后的事情也不必多说了,反正哥舒翰这么折腾,到了最后,也没有救下王忠嗣。

    这些且不多说,只说李献忠,也就是阿布思,正是他在攻击石堡城的战斗中大放异彩,被哥舒翰一路提拔,最终成为了陇西节度副使。

    这样一来,脉络就清晰了,王忠嗣提拔了哥舒翰,哥舒翰提拔了阿布思,这种简拔之恩,在军中相当于文官群体之中的座师和学生的关系,堪称牢不可破。

    那么,哥舒翰和安思顺不合,进而跟安禄山不合,自然阿布思作为哥舒翰的“衣钵传人”,自然也要和安禄山不和了。

    还是那句话,两者之间,没有具体的冲突,但是就是相互之间看不顺眼。

    关于这个“不和”,谢直还真有自己的一番解读,这种“不和”,说白了,就是大唐边疆东北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之间的“不和”,深层次的原因,无非是对有限的军事资源的竞争而已,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安禄山这个幽州、河东两镇节度使,与哥舒翰、阿布思一系的大唐西北军将领“不和”。

    当然,不管这些原因有多少人知道,但是这并不影响满朝文武都知道,安禄山与阿布思之间不和的传闻。

    满朝文武一琢磨,要是这么说的话,阿布思和安禄山本来就不和,真要让阿布思率领陇右军去和安禄山一起包围契丹王账,以安禄山那种性格,还真没准脑袋一热直接动手……

    “除此之外,还另有缘由!”

    却没想到,仅仅“不和”还不成,人家谢三郎再次开口了。

    “安禄山为何要杀李献忠?

    一来,是两人不和,有了这样的机会,安禄山自然不愿意错过。

    二来,就是安禄山看上了阿布思麾下的那几万陇右军,只要杀了阿布思,就可以将几万将士收为己有,这便是他图谋不轨的地方!”

    说着,谢直转向了李林甫。

    “李相,我记得重用胡人将领为大唐守卫边疆,乃是你向天子提议的……

    今天,谢某人倒是要问你一句。

    安禄山身为幽州、河东两镇节度,麾下大军超过十万,如果再吞并了陇右的几万将士,其麾下兵力足以超过十五万,等到那个时候,幽州,河东、陇右,三个方镇,和安思顺统领的河西反正连成一片,囊括了我大唐的整个北方边疆……

    等到那个时候,就以安禄山这种得意忘形的性格,你就不怕他造反吗?”

    一句话,问得李林甫冷汗淋淋。

    就连李老三都是猛然一震。

    王鉷一看,得,还得是我说话。

    “谢中丞,未免危言耸听了吧?

    刚才种种,全是您一人的推测,什么阵斩阿布思,什么吞并陇西方镇,不过是无稽之谈而已,别说安禄山如今没有这个心思,就算他有这个心思,咱们只要不答应陇右军出塞作战不就行了?”

    说到这里,王鉷也是一顿,仔细想想,也觉得不合适。

    “当然,合围契丹王账,将契丹一网打尽也是势在必行……

    也可以这样,命李献忠派兵出塞,不必前往契丹王账,只在外围布防,一旦契丹人四散奔逃,就可以将之击杀……

    这样的话,一来,完全可以大面积杀伤契丹的有生力量,二来,也避免了李献忠和安禄山见面。避免你刚才的种种的担忧,你看可好?”

    谢直听了,深深地看了王鉷一眼,又瞥了一眼金殿之上一言不发的李林甫,突然扯了一下嘴角,似不屑,如冷笑。

    王鉷一见顿时一懵,啥意思这是!?埋怨我替李林甫说话了!?还有,你这个不屑的表情是几个意思!?

    想到这里,王鉷也有点不高兴了,好你个谢三郎,果然给脸不要脸!我堂堂御史大夫,为了躲避你,都躲到尚书省的方阵里面了,如今不得不出面和你说话,也都一直是好言相商,你还敢对我不屑?真当我王鉷就怕了你谢三郎不成!?

    王鉷顿时就把脸沉下来了,刚要说话,却不料谢直却当先开口了,而且嘴角,还挂着那一丝丝嘲讽的冷笑。

    “王大夫,我建议您还是专心为天子敛财的好……

    军阵之事,事关重大,还是不劳王大夫费心了!”

    王鉷的脸都黑了,几个意思这是!?刚才还不是你在金殿上这个那个的,从安庆宗一路怼到天子李老三,说的,难道不是军阵之事?怎么,你能说,我就不能说吗?

    王鉷身为天子面前的红人,这些年来,无论是谁跟他说话,都是笑脸相迎、好言相对,什么时候让人硬厥回来过?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顾不得什么谢三郎的名声了,他算是想明白了,一味退让,对谢三郎根本不好使!

    既然如此,我这个御史大夫,为什么不能想办法压服了你这个御史中丞!?

    想到这里,王鉷冷冷开口。

    “谢中丞,你是我御史台的御史中丞,除了勘正得失之外,朝堂如何用兵,还请谢中丞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就是硬怼着谢直说话呢!

    满朝文武一看,都惊了,惊讶过后,不由得大为振奋,现在谁还管陇右出兵不出兵?眼看着天子面前最红的红人,要正面硬刚声名卓著的谢三郎,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景啊!还不好好看看!?

    谢直闻言,现实一愣,随即大笑,果然是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本来还琢磨着放他一马,没想到,王鉷这哥们竟然自己撞上来了!

    就在此时……

    咚咚咚!

    三声鼓响!

    有人在敲登闻鼓!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