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第一公子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战国第一公子:顾城往事 第八十六章 腾国新居

    大风飘谷,牛羊杂牧。

    那里是中山腹地的景象,骑以快马飞驰在中山腹地的平原上,当秋风拂过,总会在人的眼前构造出一片美丽的画卷。

    比起河头小溪旁的美景,谷翠之地,也同样好不逊色。

    走在谷翠两山的山脚下,穿过严谨划分的井田,过一个木桥,便是登山的车道。

    上到山腰,往下遥望,南边就是湖水涟漪的南湖。

    下车换步行,踏上石梯便入了缭绕山体的云雾。

    谷翠两山不高,所以登山的山路并不算陡峭。

    或许是因为南湖东滨只有这一片山体的缘故,所以登山之后,会有种直入云雾的感觉。

    “羽哥哥!这就是滕侯给你的封地吗?”孟鼓苕抬头仰望,长达四个月得远涉,借道燕国,穿过齐国,终于到了腾国。

    孟鼓苕很兴奋,他们是无家可归的流民,能在此处安定下来,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中山已经亡了,公子羽不想再让气氛变得悲伤。

    公子羽挤出笑脸,遥指山头依稀可见的公子府,对孟鼓苕道:“以后这就是我们的家了!你看,这石梯都是新铺就的……”

    公子羽和众人介绍着眼前的一景一物。

    易师建造才能不用怀疑,一座如立在云雾仙境的公子府已经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跟随公子羽一起来到滕国的,除了河丘十二将、公子虎、徐角之外,还有公孙氏一族的一部分族人。

    这些族人大多是公孙氏的年轻人,由年轻一代最有才能的公孙槐和公孙郁牵头。

    “公子!”易师早已在门前等候,他已经预料到了中山的结局。

    伤痛埋在心里就好,人总不能整日沉寂在悲伤之中。

    公子羽微微点头。

    易师侧身,给了一个请的手势。

    公子羽带着众人参观了新建的公子居。

    中山已经灭了,公子羽居住的地方已经不能再叫公子府。

    因这府邸是在山顶,常年云雾缭绕,所以公子羽便给这座府邸取了一个比较匹配的名字-九霄宫。

    春秋战国的建筑风格在西周时就已经成型,庭院大多是方整规划,纵轴对称的布局。

    九霄宫也不例外,入门是一座大殿,大殿两旁设偏殿对称。

    走到后院,则是两边厢房。一边是居住之所,而另一边则是公子羽特意吩咐的学堂。

    九霄宫在山上,当然比不得河头里公子府的大气。

    但也胜在风景优美,揽山巅之美景,而让人心生幽静之感。

    从九霄宫的大门沿石路往右走,走到悬崖边便能看见一座铁索桥。

    铁索是腾侯送公子羽的农耕铁器,因为要研究【百炼成钢】的冶炼工艺,所以这些铁器便被融合,最终弄成了半成品,打造成铁索,变成用来连接谷翠两山的铁索桥。

    “尔等尽快安居!处理家中繁琐之事后,徬晚设宴议事!”公子羽徐角等人去对面的翠山安居,而自己则开始梳理日后的规划。

    很快,七国长歌台便会派人和九霄宫取得联系。同时这些年在各国的发展也会反馈给公子羽。

    这座巨大“工厂”的很快便会开始运转,而现在是奠基之始,任何一个决定都是为以后作考量,容不得丝毫的大意。

    一切的开始,将在墨家巨子孟胜和公子羽取得联系开始。

    孟胜是第三代墨家巨子,墨家在墨子死后,分化成三派。

    即相里氏之墨(秦墨)、邓陵氏之墨(楚墨)、相夫氏之墨(齐墨)。

    秦墨主要继承了墨子的科技研究,是墨家技术的代表。

    战国初期,有天下强弩皆出韩之说。可到了战国后期,秦弩拉弓惊得六国城弃人逃,墨家这一分支,在秦国所取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而齐墨主要继承了墨子的思想,齐墨大多游走在各国的庙堂,以墨者的身份,向国君诠释墨家的主张。提倡以墨治国。

    而楚墨,则是两者比较中和的一只,他们以墨家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他们也继承了墨子在研究方面的知识。

    因为这些人大多以游侠的身份到处游行,反对不义战争,经常协助一些小国,抵抗强敌的入侵。不为名也不为义,所以楚墨当时被人们成为墨侠。

    而孟胜便是当代楚墨的巨子。

    当初中山被魏国进攻时,公孙槐就曾和孟胜取得联系。

    孟胜多次派弟子协助公孙槐,虽然公孙槐得到同门师兄弟的协助,但对于整个大局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而这次,公子羽想和孟胜取得联系,不是为了防御进攻,而是为了复国作准备。

    显然,这个理由,很难说服孟胜前来。

    徬晚,九霄宫设下小宴。此时比不得河头里了,宴席也不便弄得太奢侈。

    公子羽环视九霄宫的中流砥柱们,公子羽先对墨家弟子公孙槐道:“汝师可有回信?”

    公孙槐点了点头,脸色并不是特别好看。显然,孟胜并没有给他肯定的答复。

    “巨子回信,婉拒了公子的好意。巨子言,他受命于阳城君守城,不便失信前来!”

    公子羽点了点头,从孟胜后来殉城阳城来看,孟胜并不是在撒谎。墨侠把义字看得极重,孟胜身为墨家巨子也不可能失信于阳城君。

    “你明日启程,前往阳城。当面说明原因,若是巨子再推脱,也不必再勉强。”公子羽只能让公孙槐亲自去了。三友山的这个工程,没有墨者的协助,真的很难大道公子羽想要的效果。

    “族弟!辛劳了!为了故国!不可不如此!”公子羽看见公孙槐脸上的为难,则放缓语气道。

    公孙槐道:“并非是弟不肯去!只是巨子的性子,很难让他作出改变。而我若执意请巨子前来,怕是要让巨子心生厌恶!”

    公子羽看向了易师,问道:“易师,楚国长歌台是何人?”

    长歌台的任免,全是经易师之手。

    易师道:“易辛!”

    “噢?易辛?”公子羽有些惊讶,易辛这个少年他是知道的。

    这个少年和良是很要好的玩伴,当初老伯在河丘挑选公子府的内卫时,良被选上了,当时还仅仅只有十二岁的易辛则被排除在外了。

    易辛这家伙还多次堵着公子羽,苦苦哀求,让公子羽允许他成为公子府的内卫。

    当时易辛只有十二岁,公子羽只当是小孩,哄小孩一般的给哄过去了,可是没有想到,这一转眼,他就成了楚国长歌台的台主。

    易师察觉到了公子羽的惊异,笑道:“公子忘了,长歌台设办,到如今已过了四载!”

    是啊!转眼间就四年过去了……

    公子羽点了点头,道:“易师,让易辛准备一下!我不日将到达楚国!”

    易师一惊,问道:“公子要亲往?”

    公子羽肯定道:“待七国长歌台来人,回禀之后我便亲往。墨者之事非同小可,诺无墨者相助,我将少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