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冒牌韩信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冒牌韩信:正文卷 第二十二章 蒯氏双英

    韩信听了船夫的话,感慨不已。

    中国自古的老百姓总是这么容易满足,能够有一口吃的活下去,就不会出来造反,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只希望孝敬父母,赡养小一辈。

    抬头望望朗朗的青天,天空辽阔,白云悠悠。

    韩信突然感到一种沉重的使命感,让他原先的一些想法有了升华。

    “也许我应该早点结束这个乱世,不为长生,不为功名,不为美人,只为天下这些饱受磨难的百姓。”

    突然间仿佛想通了什么,韩信直感觉前路一片清明,微笑地继续和船夫磕着闲话,问道:“大叔,这样不是很好吗,太守一上来就给大家分田,而且大叔您放心,也告诉村里的人放心,这件事情是真的,来年丰收了,官府不会多收大家一粒粮食的。”

    “真的?”船夫闻言,停下脚步,赤脚下意识地戳着黄泥,一脸期待地看着韩信。

    韩信也跟着停住脚步,迎上船夫期待的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

    “唉,这就好。”船夫顿了顿又开口道:“小官人,那你知道不知道,上面说给大家分几亩地。”

    韩信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大叔,这个各地情况不同,有些地方多良田,有些地方多下田,自然,良田分到的就少,下田分到的就多,不过原则上来说,每个人头不会少于三亩地。”

    韩信尽量往少了说,当初定下的政策是每家每户按照人头分发五亩良田,良田不够的就补足其他。

    不过他怕下面的人在里面动手脚,直接砍掉了他当初定下的政策,毕竟自古以来,就发生很多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

    这也是他这次微服私访的主要目的,他想亲自看看,他这个皇帝的命令,底下的人到底是怎么执行的,是贯彻到底,还是阳奉阴违,大打折扣。

    如果有阳奉阴违的人出现,他自然不会姑息,回去之后也会让人处理,不过在面对百姓的时候,他自然会把期望值放低。

    不然他说五亩,到时百姓分到手的时候只有两亩,老百姓自然对他的政府信誉度产生怀疑,不利于以后政策的实施。

    好在船夫回答说:“那这样,那些衙役倒是没有乱说,说太守大人为我们向上面多讨要了两亩土地,只是要先去一趟南阳,然后才给多发两亩土地,还说那里有神医坐诊,替老百姓免费看病,小官人不是说打南阳来的吗?可有此事。”

    “额,此事是真的,南阳确实有神医坐诊,任何疑难杂症都药到病除。”可不是,传送门包治百病,不就是当世神医吗。

    可是这个太守还真损啊,为了让治下百姓心甘情愿背井离乡,去传送门里转一圈,想出了这样的点子,明明政策下达的是给老百姓分发五亩土地,他故意不说,说上面给发三亩地,去一趟南阳,再发剩下的两亩。

    “漂亮。”韩信也不得不为对方的主义叫绝。

    这样就最大程度地打消了百姓背井离乡产生的怨气,至于想办法在不随意扩散传送门的神奇,让治下的百姓来传送门转一圈,也是当初他下达的政策。

    毕竟,在这个时代,人力资源才是最珍贵的,种田出粮食要人,出兵打仗要人,而南方又人少,虽然有不断来自北方的流民补充,不过尽可能地不让南方已有的人死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措施。

    恰好,传送门能够让经过的人祛除疾病,更能让人减龄十岁,等于变向地延长了治下百姓的寿命。

    只是你直接跟底下的百姓说,南阳有这样一道神奇的门户,估计对方会用看白痴的眼神看你。

    所以这段时间,韩信也不只一次听下面的人抱怨,说就是忽悠不来那些百姓,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地赶路前来宛城。

    瞬间,韩信对这个另辟蹊径,想出如此绝妙办法的太守有了好奇心,他敢肯定,对方一定是他熟悉的历史名人,当然也不排除是被三国时代埋没了的人才。

    毕竟,东汉末年,天灾人祸,战乱绵绵,一定也会造成很多人才还没有成长起来,就死了。

    韩信当下问道:“大叔,那你们的太守大人如何称呼?”

    船夫歪着脑袋想了一下,不确定地道:“好像叫蒯越。”

    “蒯越,蒯异度吗?他不是荆州人吗,怎么来扬州当太守了?”韩信想到对方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下意识地点头道,“不过如果是他,那么就不奇怪了。”

    历史上评价蒯越就是深中足智,魁杰有雄姿。

    早年蒯越曾被大将军何进聘请,后者提醒何进,对十常侍这类宦官要先下手为强,否则必为所害。

    何进不听,蒯越可能感到何进不是一个好的辅佐对象,就找借口外调了,果然,后来何进反被十常侍骗进宫内杀害,开启了三国乱世。

    后来,刘表来荆州当州牧的时候,也是蒯越献策,让刘表轻松平定了荆襄八郡,刘表去世,荆州归曹操。

    曹操来到荆州首先说的就是:“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可见对方是有真材实料的。

    韩信还记得对方有一个哥哥叫蒯良,两兄弟都很有才,不过哥哥死得比较早,在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已经英年早逝了,所以历史上对哥哥蒯良的评价就比较少。

    不过史书中记载,基本上都是把两兄弟连在一起提到的,所以想来也是很有才华的。

    对于自己麾下又出现了历史名人级的人才,韩信当然很高兴,想着回去的时候,就征辟两人,给两人提供更大的舞台,让他们发挥能量,毕竟现在他这一边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就这样,一路磕着家长里短,一路往船夫说的村子行去,大约走了一刻多钟,韩信等人终于在对方的带路下来到了小村。

    村庄在一个斜坡的下面,不过村中的水平面又高于外面的鄱阳湖,不怕湖水倒灌进来。

    从高坡上往下望,只见下方平原里,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三三两两的房屋,房屋更外面是一块块远远看着不怎么规则的田地。

    村子中央一道小溪穿越村落,往下再走,沿着小溪往村里进去,小溪的两旁栽种着杨柳,杨柳树之间拉着麻绳,麻绳上晾晒着一尾尾草鱼。

    空气中飘散着点点的鱼腥味。

    一路走来,有村里人好奇地向船夫打听韩信等人,小孩子咬着手指,睁着乌黑的眼睛,站在外面直瞅他们一伙人。

    等到他们靠近,也不知道是摄于自己的威严,还是摄于典韦的凶恶,反正大多数小孩子都是如鸟兽,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