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曹营上将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曹营上将:定鼎中原 第二十五章 天下大势

    宇文宪遛马归营,却见曹纯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愁眉苦脸,宇文宪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他上前问道:“子和,这是何物?”

    曹纯对宇文宪说:“将军,出大事了。”

    曹纯说着便将竹简交给宇文宪,宇文宪打开看完后,发现果然出大事了——这竹简是曹操发来的,要求宇文宪密切注意黄河北岸袁绍军的动向。

    实际上接到这一命令还有同样和他身处袁曹两家边境的武将,让曹操突然下这样命令的原因,不全是因为汉献帝东归洛阳,曹操担心袁绍捷足先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幽州的公孙瓒被袁绍彻底吞并了。

    “山雨欲来,子和,变天了。”宇文宪看着风云突变的天空,心里暗道“河北霸主诞生了!”

    冀州邺城,这是袁绍势力核心所在。大殿之上,袁绍大摆酒宴,正在接受群臣的恭贺,偏偏有两个人不知趣地出来扫了袁绍的兴。

    田丰,字元皓,原来是冀州刺史韩馥的手下,盛名在外却不得重用。袁绍得了冀州后便备足重礼,亲自招揽,任命其为冀州别驾。一开始袁绍还是十分欣赏田丰的才华的,尤其是他刚刚取得的“消灭公孙瓒”的成果田丰可以说居功至伟。但田丰性格过于刚直,经常惹得袁绍很不高兴。

    这一次,田丰又要给袁绍泼冷水了,他说:“主公征战河北数载,今终坐拥四州。然这数年来四州百姓历经战火之苦,田地荒芜,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当此时,应广派能吏,布施仁政,以安民心。进而才可扩军积粮,厉兵秣马,虎视中原。待时机成熟,主公则可带兵百万南征,涤荡中原、一统天下,此乃千秋功业。而今,内有百姓流离失所,外有群雄虎视眈眈,主公不思进取,反因成此区区小业而骄纵自满、大宴群臣。昔日,董卓坐拥西凉,独霸京师,拥兵数十万,却终日只懂得骄奢淫逸,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主公难道欲成董卓第二吗?”

    “放肆!”袁绍手下几大谋士之一的逢纪当场呵斥田丰,袁绍听完田丰的“滔滔大论”也是勃然大怒,尤其是田丰说他是“董卓第二”,袁绍当场便要发作。幸好此时另一大谋士沮授见状,出言相劝。

    沮授,史载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和田丰一样都是从韩馥那里归顺袁绍的。他最早担任冀州别驾,后来韩馥表其为骑都尉,归顺袁绍后,袁绍任其为从事。沮授性格与田丰有些相似,但相比田丰的“刚直犯上”,沮授更谨慎内敛一些。

    沮授劝道:“主公息怒,元皓也是一心为主公大业着想啊。”

    袁绍见有人出来相劝,自己也就不再好发作了,但心里依然不痛快,冷哼一声便不说话了。

    田丰见袁绍这个样子,暴脾气又要发作,沮授赶紧上前劝阻,示意他不要发怒。田丰和沮授关系不错,朋友相劝田丰便按下怒气,忿忿不平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田丰所说沮授是十分赞同的,但这个时候还有一件事沮授认为比这还要重要。本来他打算等酒宴结束后再告诉袁绍,但现在场面尴尬,沮授借此机会进谏同时缓解这个尴尬气氛。

    沮授说:“主公,元皓所说皆肺腑之言,臣亦赞同。然此时还有一事比这些更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袁绍问道:“公与(史书未记载沮授表字,这是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出现的)所说何事?”

    沮授说:“臣得报,天子东归洛阳,如今已到曹阳。主公生于宰辅世家,以忠义匡济天下。现在陛下流离失所,宗庙毁坏,陛下虽发勤王诏书,然各州郡牧守均以兴义兵为名,行兼并之实,没有一人响应。现主公已经初定四州,应该早迎大驾,建都于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届时,天下何人可御?”

    实际上类似的话沮授在投靠袁绍之初就说过,而且他当时所说的简直就是袁绍版的“隆中对”。

    当时沮授对袁绍说:“将军不到二十岁就被朝廷重用,名扬天下。恰逢董卓废立少帝之时,将军奋然生发忠义之心,单骑出奔,便使董卓心生恐惧。将军至勃海,当地百姓便稽首归顺,可见将军之威名。而今您拥兵数万,占据冀州,威势控制黄河以北,名声为天下推重。假使发兵向东,就可以扫除黄巾;还军攻打黑山,就可以灭掉张燕;掉转兵力向北,则必定捉住公孙瓒;以威势胁迫戎狄之地,顷刻间就可平定匈奴。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州,网罗英才,拥兵百万,而后前往长安迎天子,复洛阳宗庙,号令天下,征讨不臣。将军若能如此,天下又有何人能够抵挡将军的兵威!数年之后,成就一番大业便不是难事。”

    当时的袁绍听了十分高兴,当即便表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

    此时,袁绍已经做到了沮授曾说的“合并四州”,现在天子又不在长安而是主动“送上门来”,这似乎是上天赐予袁绍的机会。

    袁绍听了刚才沮授的话,稍微有些心动了,然而在场的谋士郭图,还有大将淳于琼却提出了反对。

    郭图说:“汉室衰败,天子早已是名存实亡,大争之世,城池、兵马、钱粮才是成就王图霸业的根本。如董卓、李傕、郭汜之流,掌握了天子又能如何?董卓已然死于非命,李傕、郭汜困守关中,难成大器。由此看来,天子对于主公的大业来说并无益处。”

    审配也赞同郭图的观点,许攸同样反对,而且他的话使得袁绍下了决心,许攸说:“现如今天下大势一目了然,天子已是徒有虚名,汉室大厦将倾、摇摇欲坠。主公若在此时将天子请来,非但无用反添累赘,试问天子若在此,青、幽、并、冀四州之主人该是何人?是主公还是天子?再者,若是天子以皇帝之名对主公发号施令,今日一诏明日一旨,主公从是不从?”

    许攸的这一反问刺激到了袁绍,如今已是一方霸主的袁绍自然无法接受有人对自己发号施令。

    这时田丰听到接连有人反对沮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暗骂这些人愚蠢,他又上前说道:“如今汉室虽败,但仍未亡,天下心向汉者不在少数。主公虽实为河北之主,但仍有汉臣之名。现天子蒙难,主公若是不救,则有为人臣之道,世人乃至后人将如何看待主公?那些心向汉室的英才、万民如何看待主公?”

    袁绍才不管别人怎么看他,现在的他信奉的是“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所以袁绍当庭决断,不救汉献帝,沮授听了是连连摇头却无可奈何。

    北方有袁绍一统四州,而南方则有两个英俊青年在他们的强强联手下,消灭了严白虎、王朗等人,一统江东六郡,这两个人就是孙策和周瑜。

    此时两个人立马与长江南岸,望着北方的中原,两个人都充满了雄心壮志。

    孙策对周瑜说:“公瑾,你觉得我才干如何?”

    周瑜说:“你骁勇善战,以数千部曲一统江东六郡,与项羽刚起事时何其相似,如今世人都称你为‘江东小霸王’。”

    孙策听了哈哈大笑:“你这话说的,好像这统一江东没有你的功劳似的。‘江东小霸王’,不,我不喜欢这个称号。”

    周瑜反问道:“如此响亮的名号你为何不喜?要知道你可是有汉以来第一个被世人与西楚霸王相提并论之人。”

    孙策说:“我不想做‘小霸王’,要做,就做‘真霸王’。项羽凭借江东八千子弟,数年之内便灭暴秦、夺得天下。我孙策一样能以江东六郡为根基,发展壮大,最终如项羽一般横扫天下、吞并群雄!”

    周瑜又问:“哦?那么吞并群雄之后呢?”

    孙策看了周瑜一眼,说:“你放心吧公瑾,我不会像项羽那样最后落个四面楚歌的下场。”

    其实周瑜最担心的就是孙策的性格,他太过好胜,性情刚猛,处事容易冲动,这是孙策最大的弱点!

    孙策又对周瑜说:“你看,这大江以北便是中原,数年之后,那将成为你我二人驰骋的疆场。届时,各路诸侯都将在我的武勇和你的智谋前一一倒下!”

    听到孙策这一番话,周瑜也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担忧,燃起了斗志。他说:“是啊,真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跟天下的名将、谋士们一较高下了!”

    这时,周瑜又拔出佩剑直指北岸,说:“天地为证!有朝一日,我周公瑾必和孙伯符共提十万虎贲杀出江东、逐鹿中原、横扫天下!”

    孙策此时也持剑发誓道:“天地为证!有朝一日,我孙伯符必和周公瑾共提十万虎贲,杀出江东,逐鹿中原、横扫天下!”

    二人各自说完,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