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仙侠修真

小道士的道途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小道士的道途:正文卷 第一百零二章 安天下太平

    随着王显的浩然意喷发,天地间一切变换,好似回到了混沌,这时天地尚未开辟。

    “今日在下便以浩然之气为笔,浩然之意为墨,再以心灵意志为本,为道长书写一太平盛世。”

    王显轻轻一笑,笑容明媚阳光,英俊潇洒,难怪世人常言,多情书生痴情狐,那初入人世小狐狸,不正是喜欢这种吗?

    随着王显话音落下,混沌再次变化,阴阳二气演化而出,三才四象紧随其后,之后还有五行相生,八方六合,九宫万象。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在此刻衍生。

    “以心灵为本,创出一方幻想世界,此等说明方式倒是大气磅礴。”吴尘看着四周变换,也没有惊慌,因为在以吴尘的心灵境界,可以一眼看出来,这一切,只是一场幻象罢了。

    幻境而已,吴尘也可以做到,当然,也能随手破去。

    之所以没有破掉,只是想看看王显想书写出何等大愿而已,用此种方式来诉说一个理想大愿,也是极为形象生动。

    不到一刻,吴尘便身处于一个新的世界之中,王显在吴尘面前,一摆手,做了一个请字。

    “道长,请!”

    ……

    三月初三,扬州城好似比以往热闹了许多,因为当地的大老爷,王忠信诞下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小儿子叫王知行,大儿子叫王安平。

    王老爷今年五十有七,并且三十考取进士,之后从官,还一路走到了吏部尚书,并且大受天子赏识,位极人臣,在朝堂之上话语权很重。

    如今他老来得子,自然是引得无数官员大贾纷纷明里暗里的送礼结交,每天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门槛都被人踩烂了,只求能搭上他的车,从此平步青云。

    但是他却推掉了一切重礼厚礼,并且以要让孩子认祖归宗为由,回到了扬州故里。

    为此,深宫里多年不曾出现于人前的那位还给了王忠信一句评语:“胸怀洒落如风光霁月。”

    至此,除了一些真正亲近之人,再无人敢上门送礼。

    “老爷,门外知府求见。”门口一位老管家缓步走到书房,轻轻地对着还在看书的王忠信说道。

    “扬州知府?他带了什么东西没有?”王忠信放下书,轻声问道。

    “手中没有任何东西。”老管家摇摇头,然后顿了顿:“不过他多次摸了胸怀,估计里面有点东西。”

    “唉,当今天下,礼乐崩坏,人心不古,朝堂各方勾结,江湖诸多贼人,域外更是有邪魔出世,苦的还是这天下百姓啊。”王忠信仰天长叹,神色莫名,而后再看向老管家,说道:“让他回去吧。”

    ……

    转眼之间,二十年便过去了,王家两个儿子尽皆长成翩翩公子,虽然王忠信是在京城为官,但他们两人都是在天姥书院长大,估计是王忠信不想让京城四少变成京城六少。

    “哥,你真的要去做官?为什么?”天姥书院门外,王知行不舍地着王安平。

    “知行,还记得那年,我们被父亲送上天姥书院吗的事吗?”王安平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王知行一个问题。

    “记得,当时我们都哭得稀里哗啦的,父亲也真是狠心,放下我们就走了,幸好,书院的人们都是好人……不管是师兄师姐,还是师父师叔……可是,可是这跟你去科举有什么关系?你就舍得离开?”王知行紧盯着王安平,想要一个答案。

    你明明不是一个贪权之人!

    “是啊,这里很好,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去。”王安平回头望了望书院,那里有许多师兄师姐也在阁楼里看着这里,或许是在送行吧。

    只不过是不想打扰兄弟之间的送别,所以才远远地望着。

    不过,这样也就够了。

    “这里是天姥书院,是儒门三大圣地之一,其中生活自然美好。但你知道吗,在山下,无数黎民百姓苦不堪言,许多人被这世道逼得走投无路,卖妻卖儿……”说到这里,王安平再次顿了顿,神情认真严肃,眼里有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父亲给我取名安平,便是希望这天下能够安平,安,乃安居乐业,平,乃世道太平。所以,我才要去,不是为了别的,只求对得起这个名字,对得起……自己的心。”王安平的声音不大,但却震动了王知行的心。

    “这,这就是你的想法?”王知行咽了口吐沫,他仿佛不认识眼前这个最熟悉的人了,明明前几天还一起偷偷喝了师尊的酒的。

    “你,还要拦我吗?”王安平轻声问道。

    拦?你都这么说了,还能怎么拦?

    混蛋,太混蛋了!稍不注意,竟然就变了这么多。

    之后,一个少年转身下山,去追寻心中的梦,他想安天下之太平。

    另一个少年他站了很久很久,在他站立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块石碑,那是当初天姥书院的张子厚祖师所写,也是书院的祖训。

    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已经找到了他的道,那么知行你呢?”月升日落,转眼便是夜幕降临,而王知行却浑然不觉,直到背后有人开口。

    “老师。”王知行闻言回头,来人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天姥书院的三位大儒之一君如山。

    “任重而道远,弟子也不知道弟子的道在哪?”王知行摇摇头,有些失落,有些无奈,有些羞愧……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看着弟子的表情,君如山哪能不知道他的想法,于是便开口道:“你哥哥名安平,然后他便以安天下太平为己任,那么你呢?”

    王知行闻言,一开始有些不解,但渐渐地,眼神发亮,几息过去之后,王知行开口:“老师,弟子想下山了。”

    “为何?”君如山笑着问道。

    “弟子名知行,知与行本就是一体两面,弟子自幼便在书院长大,未曾远行,而世事人伦,总得去经历了,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哈哈,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去走走也是极好。”君如山听后,仰天大笑,而后负手离去。

    最后,王知行还说了一句,不过这一句,声音很小很小:“还有,他说的山下的世界,我想去看看。”

    知行合一,既然很多东西现在都不知,那就先行吧!